中国媒体地震报导自由昙花一现?

作者:萧洵 发表:2008-05-29 09:14
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

汶川地震后,中国政府对国内以及境外媒体的开放姿态,和它在灾后做出的迅速反应一样,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和支持。但是这种在新闻自由度方面的转变,现在看起来仍然显得相当脆弱。

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中国许多新闻媒体机构以及记者在灾区一线做出大量的实地报导。中国公众也因此从中国的新闻媒体得到了许多来自灾区、反映灾情、灾民真实状况的新闻。

另一方面,曾经在报道西藏骚乱时受阻的境外媒体,在这次地震发生后,也享受到相当开放的报道自由。

但是在地震后的这段新闻自由,看上去似乎正在消退。近期官方媒体呈现出趋于统一的口径,让人担心中国在媒体自由方面的进步好景不长。

李大同是中国青年报的高级编辑,曾因主持该报反映社会问题的"冰点"栏目触怒上层而遭免职。他认为,四川震后中国对外国媒体采访松绑是个进步,同时也称赞中国媒体在灾后依照媒体的本能和运行规则,"自发地做出了快速密集的报导"。但是李大同表示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宣传部门就有意放弃对传媒的控制。

他说:"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。然后中宣部就开始加以控制了。什么正面宣传为主,什么舆论导向。到后来就控制得更紧一点了。什么反思性的报导、批评性的报导一律不许登。后期的这些报导宣传味越来越浓。应该说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变化。"

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则认为,尽管官方有重新收紧媒体报导的迹象,但是中国媒体还是在往开放的方向走。

他说:"还是一个很大的变化,也是一个进步。当然最近几天确实媒体的表现,特别是央视的一些表现有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,好像有点要往回走。我个人认为总体来说,中国还是在往开放、透明的方向走。尽管这个过程不顺利。"

中国官方新华社在5月23号的一篇文章里也谈到了中国在突发事件报导透明度方面的进步。这篇文章提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,官方仍将死亡人数视为机密,直到3年后才公布了这个数字。这篇报道说,随着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努力,媒体也被允许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。新华社的文章说,从中国媒体对这次地震和去年冬天大雪灾等事件的报导,可以看出这样的进步。

中国目前仍然没有一部新闻法。但是在去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中,则涉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传播学教授展江说,这样的法规会推动中国人的观念转变,并且会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,特别是政府掌握的信息。

然而展江教授也承认,政府在一些敏感问题和领域,还不会完全将信息公开。

他说:"信息公开可能还不能达到美国或西方国家的程度吧。具体地将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它可能还不会完全实行公开。特别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涉及宗教、涉及少数民族、涉及外交和经济这些领域,它不会完全公开。"

尽管如此,展江表示,他还是希望政府在能够坚持前一段时间对媒体开放的做法,而不希望出现进两步退一步,甚至进一步退两步的状况。

另一方面,也有传媒人士认为,中国的传媒自由要有进展,不能仅仅依靠政府。南方报业集团的资深编辑鄢烈山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:"我觉得总的趋势总是朝好的方向在发展。但要是靠政府,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现实的,都是要靠我们去争取。当然也要借助技术的推动,各种因素吧,包括国内国际的压力,共同来推动社会的进步。"




来源:VOA
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

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中国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荣誉会员


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。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。 打赏
善举如烛《看中国》与您相约(图)

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

评论


加入看中国会员

donate

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1 - Kanzhonggu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blank
x
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。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。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。 详细隐私条款. 同意